中國時報 2008.04.29
政商弊案「馬上」大脫身?
《財訊》=文/田習如
又一次改朝換代,除了「有案在身」的綠營人士「剉咧等」,過去八年來被行政卡著、被司法辦著的許多涉及藍營人士的敏感案件,則出現脫困跡象。
去年十二月廿八日近午,調查局大禮堂集會的中場休息過後,一位主管拿起麥克風說,「跟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,馬英九特別費案二審剛才宣判無罪」,全場頓時歡聲雷動,聽得出資深調查員座位區傳來更多掌聲。
五大跡象暗示「翻案」時代來臨?
歷史結構及情感因素使得司法檢調系統內「處處有藍天」,馬蕭當選雖不至於大赦天下,卻讓涉案藍營支持者「振奮」,而辦案「風向」是否也順勢調整?選後不到一個月,許多跡象就紛紛出爐。
跡象一,四月三日台北地方法院裁定被收押的力霸王家人交保金額降低(除王令麟外),由原先每人一.五億元大幅減為三至五千萬元,數日後王令一等四人便都湊足保釋金出獄。由於之前的三次開庭,法院都不同意降低保釋金,選後突然「大發慈悲」,不論是因案情調查已足、人權或其他考量,時機的敏感,難免讓同樣有案在身、同屬藍色政商家族者心生期待。
跡象二,四月三日通訊傳播委員會(NCC)對趙少康入主中廣案「放手」,在寬限十五日後,因趙的妻子梁蕾總算在期限前降低了對飛碟電台持股至一○%以下,NCC於是認為趙少康取得中廣股權、經營權就不違反廣電法的反壟斷規定。不過,趙被質疑以四家「人頭公司」名義入股中廣的相關案情還在檢方偵辦中,NCC對此不做實質審查,算不算寬待趙,頗有討論空間。傳出選後曾與馬英九密會的趙少康,過了NCC這關後,司法那關會否也有轉圜,令人注意。
跡象三,四月八日力晶半導體竹科新廠動土典禮上,董事長黃崇仁大力吹捧新總統馬英九是「政壇中最懂科技的」,新政府讓科技業前景變得樂觀,還此地無銀地強調自己「不是拍馬屁」。過去八年屢次藉機靠向綠營高層的黃崇仁,三月間被檢調查辦涉入旺宏內線交易疑雲,選後迫不及待向藍營「輸誠」,令外界會心一笑之餘也不免帶點同情。
跡象四,四月十日檢方以違反公務員服務法「旋轉門」條款為由,起訴了三年前由政府駐WTO代表轉任元大金控董事長的顏慶章。由於顏慶章選前高調批評馬蕭所謂「一中市場」政見,而且這個情節單純的案子卻已被檢方足足調查了一年多,才在選後偵結起訴,讓人不由得朝「秋後算帳」的氣氛聯想。
跡象五,四月十五日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了木柵「國發院」土地變更案,使原本國民黨持有的機關用地,在賣給元利建設兩年半後,終於過了成為住宅區的第一道關卡。當年在「馬市長圖利馬主席」的尷尬情境下,市府曾退回變更案,讓元利老闆林敏雄急得跳腳,還登報向馬喊話;如今市長郝龍斌把燙手山芋還給馬英九—該案第二關將進入內政部審查,林敏雄恐怕既欣喜不會受民進黨執政刁難,又擔心馬蕭新政府「礙於顏面」,可能還得拖些時間才好過關。
從這些跡象觀察,隨著選後「綠地變藍天」,司法或行政部門手上的部分敏感案件似乎出現鬆動空間。縱使仍有基層檢調或行政承辦員不看藍綠風向,也難保個個上層主管敢於不顧政治氣候,更難說行政立法完全執政的藍軍政客能個個潔身自愛不干預辦案;至少,一些涉案大亨過去憑藉政壇關係縱橫商場、股市,如今若換上過去經營的人脈當家作主,難免會有主觀盼望。
針對綠營人士可能涉及的爭議案件,除了像扁女婿趙建銘的台開內線交易案、前金管會委員林忠正的開發金利益輸送案……等已經起訴甚至判重刑的以外,過去八年若仍有「按兵不動」的顧忌當朝案件,未來可望解套開辦。相對的,藍營政客、藍色商人的案子,會不會變得難擋、難辦、難判,值得追蹤觀察的有三大類。
挺馬蕭的大亨案、黨產爭議案會否解套?
首先是審判進度牛步的重大金融案件,例如九○年代下半台股地雷風暴時期爆發的掏空、超貸、炒股案,許多起訴後歷經一審、再審、更審,十年下來仍未判決確定、還有翻身機會,甚至愈判愈輕。
其中,不少涉案人是現任或曾任藍營民代,許多超貸案發生在蕭萬長任閣揆時期的官股銀行身上,更有一些被告是捐款支持馬蕭、受馬蕭禮遇請益的企業大亨。例如仍時常流連高檔消費場所的「欠債逍遙」大亨孫道存,就為馬、蕭的基金會出錢出力;馬蕭選後拜會的遠東集團徐旭東,也有幾個敏感案件纏身。
其次,弊案大亨「跑得快」已成台灣司法奇景,許多落跑大亨過去忌憚「綠色恐怖」,如今換成他們比較熟悉、安心的「藍色氛圍」,令人好奇辜仲諒、陳由豪、朱安雄等人是否返鄉日不遠,甚至伍澤元(汙水場收賄案)、朱婉清(侵占蔣孝武中廣密帳)、張朝權(二○○○年大選替連蕭配買票)等國民黨跑路政客會否回來受審,也值得留意。
年年有選舉 辦案時機難拿捏
還有就是過去八年國民黨密集出售黨產所引發的爭議,包括糾紛連連的「三中」媒體交易案和前述土地變更案等,民進黨執政時對這些交易不是用行政手段阻擋,就是用司法控告搗亂;國民黨上台後,肯定會賣力達成馬總統「出清黨產、終結黨產議題」的戰略目標,讓想過的案子、想賣的財產都能順利解決。
在行政、立法都由藍營一把抓的現實下,司法究竟會是最大的制衡力量,還是隨波逐流、不找麻煩?一位基層辦案人員說,那要看上層的主管有多少「政治動物」性格了。例如,目前台北地檢署「重案組」的忠組、愛組,有一群檢察官被指定專門辦大案,卻傳出檢調同僚的一般評價是,檢方高層特意挑了不少「服從性較高的」來擔此重任,往好的方面想是能夠維持辦案邏輯的一致性,不會有個別檢察官過於個性化的表現,往壞的就不敢想了。 另一方面,就算司法終能擺脫藍綠好惡、不甩執政當局上意,僅存的「政治考量」只是單純的避免敏感時機影響選舉結果,則以台灣幾乎年年有選舉、時時泛政治化的情況,辦案時機的拿捏也真是個大難題。
例如有的敏感案子在前年直轄市長選舉時不能辦,去年下半年辦到要偵結了卻得考慮避開立委選舉,立委選完選總統,自然也不是個結案良機,直到今年三月選後終於交出處分書,卻又被指為選後清算政敵。
無論如何,改朝換代的氣氛,難免讓一批黑金涉案人有「盼到我朝執政」的司法期待,自然也使下台政黨虎視眈眈等著借題發揮,敏感案件到底該「怎麼辦」,考驗司法人員的中立、專業和智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